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建立明朝,战功卓著的常遇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位绿林出身的英雄好汉,在加入朱元璋阵营后,极大的增强了朱元璋的实力。
他有勇有谋,是明朝历史上百战不败的开国名将。
但可惜的是天妒英才,朱元璋刚刚建立大明王朝不久,常遇春自开平率军南归时突发恶疾,不治身亡。
常遇春死后,朱元璋痛哭流涕,为了表彰常遇春的功绩,朱元璋赐葬常遇春于钟山之下,配享太庙。
由此可见,常遇春对朱元璋有着非常重的兄弟情谊,虽然他的死让人惋惜,当也有许多人认为,常遇春早亡并不是一件坏事。
毕竟蓝玉等一众淮西勋贵的下场均十分惨淡。
那么常遇春没死,朱元璋会像对待蓝玉一般对待他吗?靖难之役是否还会爆发?今天,我们走进历史,一探究竟。
绿林出身,弃盗为良
常遇春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虽然出身很低,但常遇春却有着侠肝义胆的热血心肠。
在当时,正值元末时期,吏治混乱,百姓困苦,常遇春不甘心一辈子在农田之中,于是在青年时期就苦修武艺。
常遇春本就身材高大,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后,身材十分魁梧,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
有了一身好本领,常遇春就打算施展抱负,但可惜的是,当时元朝统治下的阶级矛盾十分严重,盗匪和起义军蜂起,常遇春也加入其中,投奔了绿林好汉刘聚。
刘聚一看此人身材魁梧高大,非常喜欢,将其视为心腹。
常遇春跟随刘聚干起了抢劫的生意。
在当时,由于社会混乱,盗匪十分猖獗,随着刘聚越抢越多,常遇春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但此时的常遇春陷入了苦思,他练就一身好本领,难道就是为了打家劫舍吗?
每每想到这,常遇春就想脱离绿林,但一直没找到好时机,直到至正十五年,遇到朱元璋。
当时的朱元璋正率军攻打和州,朱元璋作为当时义军非常出名的人物,常遇春十分敬仰,但他又害怕朱元璋也跟刘聚一样,是个打家劫舍的盗匪。
于是,常遇春在朱元璋攻陷和州后,只身来到当地,看看朱元璋对当地百姓到底是什么样子。
在和州,常遇春亲眼目睹了朱元璋亲近平民,关爱将士的作风,对朱元璋越来越钦佩,认为他才是做大事的人。
随后,常遇春离开了刘聚,投奔到朱元璋的门下。
朱元璋看到身材壮硕的常遇春非常喜爱,再加上常遇春出言忠正,就将他留了下来。
自此开始,常遇春弃盗为良,成为了朱元璋手下不可多得的悍将。
常遇春之勇猛,当世猛将都难以望其项背。
至正十五年跟随朱元璋后,连续攻克衢州、采石矶、应天,为朱元璋打下了一块富庶之地,同时朱元璋也是依靠这一块地盘,走向了称霸天下的道路。
至正二十年,常遇春在龙湾大破陈友谅,随后更是在鄱阳湖大战诛杀陈友谅,彻底为朱元璋奠定了称霸天下的基础。
至正二十四年至洪武二年,常遇春北上抗元,北平一战击溃元军主力,解除了元军对北平的威胁。
看完常遇春的履历,我们发现,他的一生几乎都在沙场中度过。
朱元璋胜利的每一仗,都有他的身影在,可以说没有他,朱元璋能否称霸天下还是未知之数。
如此功勋卓著的将领,可惜天妒英才,仅仅40岁就因病逝世了。
不过幸运的是,从后面朱元璋对待淮西勋贵的态度,常遇春死得早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最起码也算是善终了。
不过有许多人猜测,如果常遇春在世,他或许会像蓝玉一样被朱元璋杀害。
其实如果我们了解蓝玉之死,或许就不会这样想了。
蓝玉一案,事在自身
朱元璋是否会像对待蓝玉一样对待常遇春,我们就必须要知道,朱元璋为什么要动蓝玉。
其实从朱元璋对待淮西将领的态度上来看,一直以来都没有大张旗鼓的进行打压。
洪武时期最出名的四起大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蓝玉案。
这四起案件三起都是针对文官发生的。
胡惟庸案,是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削弱相权。
所以,胡惟庸成为了皇权与相权争斗的牺牲品。
空印案、郭恒案,实际上是朱元璋为了抓贪污问题,引起的大案,其中空印案确实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问题在,误杀了许多人,但初衷是好的。
此时的淮西武将都在干什么,他们并没有在这三起案件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相反,他们手中拿着丹书铁卷肆意妄为,朱元璋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朱元璋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淮西将领对他还有用处,同时这群人未来一定是朱标的得力臂膀。
这群人中的老大蓝玉,朱标按照辈分是要叫一声舅舅的。
有了这一层关系在,淮西将领即使做的在过分,他们并不会去忤逆朱元璋和朱标。
蓝玉作为标准的太子党,他对朱标的态度相对比较恭敬,并且时时刻刻都在盯着那些不法之徒。
朱棣就曾遭受蓝玉的猜忌。
当时蓝玉从北平回京,见到朱棣训练士卒,他的一言一行在蓝玉眼中颇有些帝王的气概。
蓝玉回京后就对朱标说朱棣未来有不臣之心,让他小心对待。
朱标作为兄长,虽然一笑而过,但足以说明蓝玉的忠心。
对于朱元璋来说,蓝玉足够忠心、朱标能够把控住他,就足够了。
但可惜的是,朱标死的太早,蓝玉以往恃宠而骄的行为立刻就遭到朱元璋的猜忌。
毕竟朱允炆作为储君,他还太小了,朱元璋怕百年之后,朱允炆根本压制不住蓝玉。
为了帮助朱允炆扫清障碍,朱元璋一手筹划了蓝玉案,蓝玉以谋逆罪批捕下狱。
随后,蓝玉被夷三族,身边一众淮西将领几乎被屠戮殆尽。
蓝玉一案牵涉1.5万余人,大部分都是将领,这才是蓝玉被杀的主要原因。
从这一点来看,蓝玉之死全部都是因为自己恃宠而骄,从不收敛。
朱标的死亡是蓝玉案的导火索,朱元璋必须要为后世之君扫除障碍。
那么如果是常遇春在世,他的下场会和蓝玉一样吗?
加穿龙袍,皇亲国戚
朱元璋手下有三大帅才,徐达、汤和、常遇春。
这三人的结局都是如何呢?常遇春不必多说,病死的太早,其他二人,徐达善终、汤和也是善终。
从这点上来看,朱元璋对待这些老哥们们还是很不错的。
对待常遇春那就更不用多说了,常遇春不仅仅是明朝功勋卓著的将领,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太子朱标的岳丈。
朱标是何许人也,作为朱元璋最宠爱的儿子,未来的储君,朱元璋让朱标娶常遇春的女儿,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大的殊荣。
朱标作为太子,他的女儿一旦为朱标诞下儿子,那就是皇长孙,从嫡长尊卑来说,都是天之骄子,更何况太子妃常氏还为朱标生下了两个儿子。
长子朱雄英作为嫡子。
有这样的儿女亲家,朱元璋不管怎样都不会拿常遇春开刀,要不然下面的子孙怎么看待他。
这不仅仅是一种猜测,我们从民间段子中会发现,徐达作为朱元璋的发小,正史中他是善终的,但民间依旧出现了“御赐烧鹅害死徐达”的故事。
反观常遇春却没有,从来没有说朱元璋赐药害死常遇春的说法。
所以,从血缘的关系上来说常遇春的地位是所有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这群人中最高的,朱元璋怎么都会留着他。
从一个故事我们就能知道,当年徐达睡龙床,世人都觉得已经够离谱的了,毕竟这已经逾越了君臣礼制。
但是常遇春的这件事更离谱,朱元璋让他穿了龙袍。
龙袍是什么,那可是皇帝的象征,自古以来除了赵匡胤是以将领的身份披了龙袍,还有谁能得此殊荣。
常遇春死后,朱元璋为了表彰他的功绩,除了追封开平王,配享太庙外,还为他画了身披龙袍的画像。
由此可见,常遇春在朱元璋心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人。
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喜欢常遇春,让他披龙袍、成为皇亲国戚,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常遇春战功赫赫的同时,为人更是张弛有度。
常遇春刚刚加入朱元璋的义军时,有勇无谋,打仗死脑筋,但是在朱元璋的调教下,逐渐变得有勇有谋。
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自然懂得如何维护良好的君臣关系。
朱元璋一生最痛恨的就是贪官和背叛者,常遇春在他身边时,非常忠心,更是敢于直言,朱元璋对他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戒备,逐渐变得亲近。
这里就有一个故事,就能看出常遇春到底多聪明。
当年朱元璋放言滴酒不沾,再一次行军中,朱元璋看着常遇春喝酒,心里直痒痒。
于是,朱元璋将常遇春支开,偷摸将他酒壶里的酒喝光了。
常遇春回来后想喝酒发现没有了,于是阴阳怪气朱元璋,说要把他偷喝酒的事说出去。
朱元璋赶忙制止,毕竟作为一言九鼎的主帅,他现在违背誓言好说不好听。
常遇春虽然发了牢骚,但是对于这种大是大非的事看的非常透彻,于是告诉朱元璋,让他仗打完了赔他酒,给了朱元璋台阶。
从这个故事就能看出来,朱元璋和常遇春不仅关系很好,而且常遇春懂得知进退。
这和蓝玉直性子完全不同,这也就造就了蓝玉一定会和常遇春有着不一样的结局。
不过如果常遇春没死,蓝玉、朱允炆、朱棣甚至大明江山或许都会出现命运的转变。
遇春不死,历史改变
为什么说常遇春不死,历史的齿轮一定会改变。
首先,我们先从蓝玉说起,蓝玉恃宠而骄是出了名的,他的死我们刚刚也提到过,全是因为朱元璋怕未来的储君压制不住蓝玉,大明江山有可能葬送在这群骄兵悍将手中。
常遇春如果在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别看蓝玉军功卓著,常遇春作为蓝玉的姐夫,无论是家族关系还是军功都远超蓝玉。
当年蓝玉在常遇春帐下,有发生过什么出格的事情吗?所以说,常遇春不死,蓝玉一定会被他调教的更加稳重,或许蓝玉还能成为第二个常遇春,成为国之栋梁,这也就不可能再出现蓝玉案。
另外,除了蓝玉以外,朱允炆的命运也会改变。
朱标死后,为什么会立朱允炆为储君,主要是因为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死的太早,次子朱允熥又非常小。
所以,朱元璋没什么可以挑的了,只能是朱允炆了。
刚刚我们提到过,蓝玉是朱雄英、朱允熥的舅爷,但却不是朱允炆的。
从立嫡立长的角度上来看,即使朱雄英早夭,皇位也应当是朱允熥的,他才是正儿八经的嫡出。
但是当时的朱允熥年纪太小,蓝玉又太骄狂年轻,朱允熥是很难坐得稳的,朱元璋也没什么选择了,只能选择朱允炆。
但是常遇春如果在那处境就完全不同了。
常遇春能活到那个年纪其实也已经是半个身体在土里了,所以朱元璋不怕他会掌管大权太久。
并且按照常遇春的性子,他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争自己外孙子的皇位。
所以,只有常遇春可以帮助朱允熥压制住蓝玉,并且帮助朱允熥快速梳理朝政,让他赶紧成长。
等到常遇春快不行的时候,朱允熥已经长大成人。
没有常遇春这一环,朱元璋真的很难相信其他人会真心实意的帮助朱允熥。
朱允熥一旦继位,蓝玉不死、常遇春也没死,朱棣的处境也会更加尴尬。
不过朱棣当年和朱允熥这个侄子的关系也很好,或许在削藩问题上,朱允熥动手的幅度要比朱允炆小很多,甚至朱允熥都不会在削藩上下太大功夫。
即使退一万步来说,朱允熥的手段和朱允炆一样残忍,长大后没多久就向自己的亲叔叔们下手。
朱棣敢不敢反还是一个问题,毕竟蓝玉可还在世,朱棣之所以能靖难成功,纯粹是因为欺负朱允炆手下没厉害的大将。
蓝玉在世,朱棣断然不敢反,就算削藩削的在过分,他也只能受着,毕竟打不过。
由此可见,常遇春如果在,明朝的历史将发生大的转变,最起码靖难之役是断然不会发生的。
但历史在不断推进过程中,没有那么多可能性。
事实证明,朱允熥之所以没能坐上皇位,实际上和蓝玉脱不开关系,毕竟这个亲舅爷实在是太能作妖了,典型的就是:“无德长辈,给儿孙招揽祸事。
”
毕竟皇位归属权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家族方面的考量是皇帝优先考虑的东西。
蓝玉这个样子,朱元璋实在是无法放心的江山交给朱允熥。
随后,蓝玉被杀,朱允炆削藩招致靖难之役,最终让朱棣坐上了大位。
结语
作为后来人,我们假设出的历史都是充满了争议性。
但我们从常遇春的角度上来看,他与徐达绝对是同一类人,知进退懂君臣,而和蓝玉却是两个极端的代表性人物。
这样一位将领,如果能活到最后,大明的历史还真的犹未可知。
最起码,朱元璋不会轻易的将大明江山交给朱允炆,也自然不会出现靖难之役,大明的历史也会翻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