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扶风县 景区沟壑纵横

更新时间:2024-03-23 17:51:58 来源:佚名 点击:149

扶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炎帝姜氏部落的故里,是西周文化的发祥之地,也是周原文化宝库。

丰富的文物古迹及其遗址,深厚的文化底蕴,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扶风文化旅游底蕴深厚,得天独厚。

扶风地处陕西中西部,全县总面积720平方公里,人口45万。

扶风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外闻名的周原文化宝库,被誉为“礼乐文明摇篮,德政思想之邦”。

扶风县是宝鸡市的东大门,因“扶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

地势北高南低,以平原、台、塬地形为主。

矿藏有石灰岩、大理石。

陇海铁路、G30西宝高速公路和209省道、104省道过境。

周原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法门寺西北三千米处,是《诗经》所言“周原膴膴,堇荼如饴”之地。

周原考古发现被列为21世纪中国百项考古新发现之一,自西汉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周原发现第一件青铜器以来,累计出土青铜器数以万计,其中晚清“四大国宝”中的毛公鼎、大盂鼎就出土于此,周原被誉为中国“青铜器之乡”。

法门寺位于县城北法门镇,相传始建于东汉,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寺内有13层8棱宝塔1座,高48米,1981年倒塌,1986年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了已有1700年历史的“地下宝库”,内有释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和大批珍贵文物。

这一重大发现立即引起多方重视,不仅修复原塔,并扩建成法门文化景区,已成为陕西西线旅游龙头和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

七星河公园位于扶风县中部,全长39公里,由七星河、美阳河、小韦河三条河流汇接组成,呈“U”型布局。

北起法门镇马家村,南至杏林镇浪店村;西至法门镇庄白村,东达召公镇吕宅村,总面积1135公顷,涉及周边5镇30个行政村。

公园内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白琵鹭、鸳鸯、灰鹤等;省级保护动物有苍鹭、白鹭、池鹭、豆雁等。

野河山景区林分多为人工针阔混交林,树种有刺槐、油松、侧柏、梨、桃、杏、酸枣、黄栌等植物700余种;景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分布有金钱豹、红腹锦鸡等动物146种。

,谷狭幽深,山苍林茂,树木蔽日;气候湿润,空气清新,环境宜人。

关中风情园是陕西目前最大的仿明清建筑群之一,把关中的民房建筑、风味小吃、手工加工作坊和农家风情集于一体,内设手工挂面作坊、碾坊、土梁榨油坊、豆腐坊、农家醋坊、织布坊、剪纸房、各类小吃加工作坊、名人字画展室、木偶、皮影、秦腔等民间艺术表演等,其中收藏有黄土地派书画名家40余人100多幅成名作品,有全省目前最大的皮影博物馆。

温家大院坐落于宝鸡扶风县城北,建于1938年,是一所典型的关中古民居,它的平面与空间结构属于中国传统四合院式的民居模式,布局由前向后依次为:门房、庭院、正房和后院。

庭院两侧两栋单坡顶厢房组成四合院,由4个建筑风格一致的多进式院落连接为一体,组成一个建筑群。

在这里处处可以看到精美的雕刻。

从门窗、墙壁到方砖瓦片,龙、凤、狮子、鹿、龟、鹤以及梅、兰、菊、竹、松、柏等象征吉祥、长寿的动植物通过雕刻被巧妙地融入到民居的各个角落,让你不得不佩服前人雕刻技艺之精湛。

韦水倒虹是宝鸡峡引水工程总干渠跨越韦水的重大建筑工程,在世界水利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的气势神态,奇丽壮伟,令人惊叹不已。

那双管结构的身姿,犹如两条奔腾的巨龙自天而降,相挽并行。

一头从南塬上扑扎下来,展筋舒骨,扩腹伸腰,呼啦啦顺着山沟的地势铺排过去,然后高昂头颈,沿着北塬冲腾而上,整个虹身长度达880多米。

湍急的流水飞泻直下,勇士般呼啸着扑下去,飞珠溅玉,震耳欲聋,看看真叫人振奋。

马援墓在扶风县城约3.5公里的伏波村旁。

马援(公元前14—49年),字文渊,东汉扶风茂陵人,官拜伏波将军,封新息侯、忠显王,谥忠成侯。

他的“丈夫为志,穷且益坚,老当益壮”、“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成为千古传颂的豪言壮语。

马援墓冢呈覆斗形,南北长28.5米,东西宽25米,高6米,周长107米。

墓前还有乾隆二十九年(1764)马氏后裔制“始祖伏波将军马公讳援墓”碑,碑头已毁;墓北约1公里的西宝公路南侧还有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长白鄂海所书之“汉伏波将军马援墓”路碑一通。

贤山书院,张载读书讲学处,位于县南15里的午井镇南官村,北依苍茫高塬,面终南山,临渭水。

清嘉庆县志载,张载(横渠)隐此读书讲学,故名贤山。

这里道路蹊径幽奇,峰峦迂回俊秀,眺望终南渭水,远山掩映,近水如带,每当夕阳西下,霞光映古刹,殿宇亭台,曲回迂折,暗洞通明。

"贤山晚照"为扶风八景之一。

明清以来,文人雅士常游贤山,题吟甚多。

明杨博游贤山碑尚存。

相传当年武则天来法门寺拜佛,路经扶风县城时,看到有卖鹿糕馍的,当时不叫鹿糕馍,叫“柱丁石馍”,因为这馍的外型很象鼓形的柱丁石,中间还有一个凹坑,武则天吃了这馍,觉得很好吃,她见到卖馍的旁边还有一个刻图章的,就顺手捡了个鹿糕的图案,印在馍的凹坑里,并给这馍取名“鹿糕馍”。

从此,鹿糕馍就代代相传,传承至今。

古韵扶风、历史扶风、山水扶风、人文扶风、实力扶风、幸福扶风、魅力扶风,走进扶风,让我们用另一种方式,阅读扶风的山水,扶风的文化!(整理:杨进云)

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 CopyRight , 麒星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2024048366号-4
本站文章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事宜,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配合处理!